决策主力股票论坛|今日股市行情大盘分析查询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/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v_usDJI="200
上证指数 3265.65 -21.00 -0.64% 香港恒生 19915.680 -133.960 -0.67% 日经225 27385.25 -34.36 -0.13% 韩国综合 2414.96 -9.52 -0.39%
德国DAX 14956.85 -253.54 -1.67%
人民币 6.8673 原油 69.32 -0.92% NYMEX原油 黄金 1980.76 -0.76% 黄金全球股市行情 2023年03月25日09时58分
查看: 2452|回复: 0

龙脉圣山竟然是中国的火山之王?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3-21 09:37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决策主力股票论坛http://jue-ce.com

  2022年1月15日
 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
  一场毫无征兆的火山喷发
  震惊了世界
  这是全球近三十年来
  威力最大的火山喷发
  (汤加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,长白山未来可能会发生不亚于此的大爆发,图源@NASA)
  ▼


  震撼之余
  人们也开始思考
  我们身边是否还有类似的危险分子
  答案是肯定的
  公元946年秋
  中国东北大地之上
  一声巨响声震寰宇
  一个烟柱直冲苍天
  沉睡已久的超级火山突然觉醒
  长白山
  爆发了
  (远眺如今的长白山,摄影师@朴龙国)
  ▼


  这是长白山有史料记载以来
  最猛烈的火山喷发
  也是中国近万年来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
  及全球两千年来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
  巨大的力量
  让山顶变得支离破碎
  (请横屏观看,长白山航拍图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火山灰漂洋过海
  数日之后
  如雪花般散落在日本
  人们在惊异之余
  也将此怪象载入史册
  (下文出自日本史料《兴福寺年代记》,
  因风向、政权分立等原因,中国史料未见文字记载)
  ▼
  “十月七日夜,白灰散如雪”
  (请横屏观看,长白山946年喷发火山灰影响范围示意,这次喷发也被学界称作“千年大喷发”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但是
  这样的喷发在长白山的历史上
  并不鲜见
  长白山究竟是怎样一座火山?
  危险的火山喷发
  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?
  让我们首先聚焦地下深处
  寻找答案
  01
  火山之王
  6600万年以来
  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大陆之下
  并在地下约600公里处停滞
  释放出大量水分
  水分降低周围岩石的熔点
  促使岩石熔融
  产生大量岩浆
  (请横屏观看,板块俯冲作用及长白山岩浆起源示意,制图@王申雯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随后
  高温的岩浆开始上浮
  聚集在地下不同的深度
  形成一个个囊状空间
  是为岩浆房
  (岩浆运动和岩浆房形成示意图,制图@杨宁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在最近的几千万年里
  这个庞大的岩浆系统十分活跃
  在中国东北到处喷发
  引发此起彼伏的火山活动
  约500万年前
  新一轮岩浆喷发
  出现在今日的吉林省东南部
  长白山的成长
  自此开始
  (长白山及东北新生代火山区分布示意,新生代是6500万年前至今的地质年代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在随后的成长历程中
  由于岩浆的特性不断变化
  长白山的面貌
  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
  在长白山诞生之初
  岩浆直接源自地幔深处
  温度高、粘度低、流动性好
  喷出地表后四处溢流
  甚至能像河流一样蜿蜒
  (2021年冰岛格尔丁戈火山喷发时的熔岩喷泉和熔岩流,是典型的低粘度岩浆喷发的场景,仅作参考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经过长期喷发后
  熔岩在广大的面积里流淌、堆叠
  一个大致以长白山为中心
  半径约60千米
  面积约12000平方千米的
  熔岩台地就此形成
  (长白山地区熔岩台地范围示意;图中为当下而非刚形成时的地形,仅作范围示意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它是长白山的雏形
  时至今日
  其上早已绿树成荫
  但是我们仍可以
  在少数深邃的河谷里
  窥见古代熔岩台地的独特风景
  (望天鹅十五道沟的玄武岩柱状节理,是古代熔岩台地上形成的地质构造,摄影师@崔瀚予)
  ▼


  随着时间流逝
  微妙的改变
  在地下深处出现了
  岩浆房周围的岩石
  逐渐被高温岩浆熔化
  导致一些新的化学成分加入岩浆
  而伴随着岩浆缓缓冷却
  一部分高熔点矿物也率先结晶析出
  沉淀到岩浆房底部
  这些变化
  最终导致岩浆变得
  粘稠
  (岩浆房中岩浆演变示意,实际情况中这些过程往往同步发生,并无明确的先后顺序,制图@王申雯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粘稠的岩浆
  在早已成型的熔岩台地上
  以更剧烈的方式喷出
  产生大量的火山灰、火山弹等
  火山碎屑物
  (2022年2月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的斯通波利安式喷发,仅作参考,落在火山口周围的物质统称为火山碎屑,图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熔岩和火山碎屑
  堆积在喷口附近
  逐渐形成锥状的山体
  分别在距今约300万年和200万年前
  先后开始形成长白山火山的两位邻居
  望天鹅火山和炮台山火山
  (长白山火山群主火山分布,望天鹅火山位于中国境内,炮台山火山位于朝鲜境内,长白山则为两国共有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随后
  约100万年前
  主喷口继续转移
  长白山的锥体
  开始真正浮现在历史的长河里
  (长白山火山锥形成示意,制图@王申雯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约5万年前
  长白山的高大火山锥大体形成
  此时的它
  应是更似富士山的锥形火山
  其山顶海拔超过3000米
  相对高度至少2500米
  放至今日足以傲视中国所有火山
  及众多传统名山
  (日本富士山具有典型的锥状外形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但这番景象维持得并不长久
  约五百万年的时光过去
  长白山地下的岩浆已变得
  极度粘稠
  粘稠的岩浆不断上涌
  往往还未来得及喷发
  顶部便已率先冷却
  就像一个瓶塞堵住了火山口下方的通道
  于是
  岩浆中的气体无处散溢
  积聚在地下
  把长白山变成
  “超级高压锅”
  终于有一天
  “高压锅”的压力突破极限
  超级喷发开始了
  (2015年智利卡尔布科火山喷发,火山灰冲上20km高空,属于普林尼式喷发,仅作示意,长白山历史上的超级喷发规模远比它更大,图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气体裹挟着岩浆冲向蓝天
  岩浆变成细小液滴
  冷却成细腻的火山灰
  并与其他高温碎屑、气体
  构成火山喷发柱
  直冲数万米的高空
  持续数小时或数日
  直到地下气体完全释放
  火山喷发柱后继无力时
  巨量的碎屑从高空落回地表
  堆积在火山口四周
  转变为疏松多孔的浮岩
  (长白山天池北侧天文峰,灰黄色的山体是古代超级喷发后堆积的浮岩,其中混杂着黑色的熔岩碎块,摄影师@邱会宁)
  ▼


  更多的火山灰
  则顺山势倾泻而下
  化作灼热的洪流
  像雪崩一样冲向四方
  是为火山碎屑流
  (印尼的锡纳朋火山喷发时,注意右下方沿山沟涌下的火山碎屑流,仅作示意,长白山946年喷发的火山碎屑流规模要大得多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万物皆被
  吞噬、掩埋
  如今我们仍能从长白山的部分河谷中
  看到火山碎屑构成的厚厚岩层
  (长白山锦江峡谷两侧的古代火山碎屑地层,摄影师@翟东润)
  ▼


  大片森林被掩埋后
  在数百度高温的火山灰里焖烧
  形成炭化木
  (长白山南坡炭化木遗址,摄影师@朴龙国)
  ▼


  如此规模的超级喷发
  在长白山最近几万年里的历史里
  并非只有一次
  而是反复出现
  超级喷发逐渐耗尽了
  岩浆房上部的物质
  山体巨大的重量失去支撑
  火山口周围的岩石逐渐塌陷
  慢慢形成巨大的破火山口
  蓄水成湖
  天池诞生了
  (火山口湖形成示意,长白山天池即是火山口湖,制图@王申雯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公元946年的“千年大喷发”
  正是长白山最近的一次超级喷发
  其火山喷发柱高达约25千米
  火山碎屑流席卷四周
  最远到达50千米以外
  波及近2430平方千米的地域
  而天池水倾泻出来的洪水
  则影响到更远的地方
  (长白山火山碎屑流灾害范围示意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
  长白山又继续发生了几次小喷发
  才最终暂时平静下来
  曾经超过3000米的锥形山顶消失
  化作2700米左右的16座山峰
  与一池深邃的湖水
  共同组成了
  我们今日看到的长白山
  (长白山十六峰示意图,图中十六峰名称为清朝刘建封于1908年命名;目前部分山峰名称有所变化,如华盖峰已被称为天文峰,制图@陈志浩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超级喷发
  使长白山成为中国的“火山之王”
  约2700米的高度
  也使长白山成为中国东北第一高山
  但是
  极致的危险之外
  暂时平静下来的长白山
  凭借着雄伟的身姿
  还要展现给世人
  更多的美丽
  02
  东北水塔
  在现代长白山
  火的力量暂时偃旗息鼓
  舞台上真正的主角是
  水
  长白山身处近海之地
  深受太平洋水汽的影响
  而2700多米的高度
  让水汽得以在爬升中冷凝
  化身云雾萦绕山间
  (请横屏观看,长白山的山顶云雾,摄影师@卓永生)
  ▼


  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
  山顶更是可高达1300毫米
  相比于许多江南地区也毫不逊色
  是东北降水最丰富的地区之一
  (吉林省年降水量分布示意,制图@张威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加之长白山地处北纬42度
  冬季漫长而且严寒
  在高海拔低温的加成下
  水汽能够快速冻结成小冰晶
  于是长白之雪细小如粉末
  积雪蓬松、干燥且厚重
  (长白山望天鹅风景区的积雪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山顶的积雪
  可以从每年10月存续到来年6月
  达9个月之久
  “长白“一名
  或许便来源于此
  (银装素裹的长白山,摄影师@朴龙国)
  ▼


  而在山下的河流湖泊中
  水面无法冻结的地方
  也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汽
  一旦遇到冰冷的树枝
  它们便凝结其上
  形成雾凇
  为长白山平添几分魔幻色彩
  (长白山魔界风景区的雾凇,摄影师@王智超)
  ▼


  丰富的降水
  令天池湖水充盈
  逐渐形成
  南北长约4400米、东西宽约3370米
  平均深度204米、最深处达373米
  储水总量约20亿吨的巨大湖泊
  是为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
  以及中国最深的湖泊
  (天池与中国部分著名湖泊水体特征对比,制图@王申雯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在天池的北侧
  湖水从唯一的缺口流出
  形成乘槎[chá]河
  (长白山天池出水口景观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但乘槎河十分短小
  仅流出1250米便遇到断崖
  跌落成落差68米的
  长白瀑布
  (长白山瀑布秋季景观,摄影师@刘兆明)
  ▼


  即使在隆冬时节
  天池全湖冰封
  但乘槎河水依旧流淌
  令长白瀑布也继续澎湃
  (冬季的长白瀑布也会继续流淌,摄影师@任琳)
  ▼


  瀑布之下
  流水游荡于山谷之间
  顺山势蜿蜒而下
  松花江的源头二道白河
  就此形成
  (二道白河峡谷,摄影师@付明)
  ▼


  它是松花江的源头
  除此以外
  长白山充沛的降水
  还在东坡和南坡
  分别孕育了
  汇入日本海的图们江
  和汇入黄海的鸭绿江
  (长白山地区流域示意,仅标出了鸭绿江流域、图们江流域以及包含松花江的黑龙江流域,制图@张威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于是
  诞生于火海的长白山
  凭借着自身高度和近海的有利位置
  成为东北的“三江源”
  是名副其实的东北水塔
  众多干流和支流交织成密布水网
  覆盖千里之域的同时也形成了
  大大小小的湿地
  形形色色的湖泊
  (长白山绿渊潭,摄影师@王智超)
  ▼


  流水也渗入地下
  经过火山岩层的过滤而变得纯净
  并从火山岩里溶解出
  丰富的硅、钙、钠、镁等矿物质元素
  形成优质的偏硅酸矿泉水
  (长白山冰水泉,摄影师@邵梓轩)
  ▼


  丰富的水资源
  让这座火山显得柔和起来
  更滋养了生灵万物
  续写着长白山的传奇
  03
  万千生灵
  最近五万年来
  长白山周围的生灵
  曾饱经火山喷发磨难
  万幸的是
  “千年大喷发”之后
 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不再
  被岩浆毁灭的大地
  逐渐恢复生机
  (长白山北坡的古代熔岩流,形成于至少5千年前,盘山路在它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纤细,摄影师@线云强)
  ▼


  高温的火山灰冷却以后
  其疏松多孔的质地
  非常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
  微风和飞鸟带来树木的种子
  高大树木便在火山灰中扎根、生长
  无需地衣和苔藓等拓荒植被的参与
  便可快速重建生态
  (西班牙拉帕玛火山,在古代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上,森林快速复苏,这一现象仅出现在火山灰广泛覆盖的地方,对于熔岩冷却形成的岩石山体,仍需要地衣和苔藓首先把岩石改造成土壤,仅作参考,图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流水则溶解出火山灰里丰富的
  钾、钙、镁等营养元素
  供植物吸收生长
  于是在火山灰覆盖的荒芜之地
  树木逐渐茁壮茂盛
  (长白山西坡锦江大峡谷两侧,暴露出古代超级喷发时堆积的火山灰地层,森林在火山灰上茁壮生长,摄影师@邵梓轩)
  ▼


  第一批树木站稳脚跟后
  枯枝落叶加速对火山灰的改造
  冬季严寒的气候
  让微生物难以将其分解完全
  于是积累大量腐殖质
  它们与火山灰结合
  发生复杂的物理、化学作用
  一方面加快火山灰分解
  促使各种元素释放出来
  另一方面不断改变火山灰的质地
  形成更加疏松透气透水的土壤
  随后
  森林如绿色的浪潮
  再次蔓延开来
  “长白林海”重现于世
  (长白山北坡地下森林,生长在被火山灰摧残过的山谷里,摄影师@乔力)
  ▼


  长白山
  终从寥寥寂静走向勃勃生机
  不同的植物群落
  在不同海拔形成了四个植被带
  (远眺长白山,可看出森林随海拔变高而发生的树种变化,直到最后消失,摄影师@陆雨春)
  ▼



  海拔1100米以下
  红松、沙松、白桦等广布于此
  构成了针阔叶混交林带
  深秋时节五色斑斓
  正是一年最美时
  (针阔叶混交林,摄影师@邵梓轩)
  ▼


  海拔1100-1800米处
  气温有所下降
  云杉、冷杉、鱼鳞松等是这里的主宰
  构成暗针叶林带
  松杉直立、苔藓遍地
  (暗针叶林,摄影师@朴龙国)
  ▼


  海拔1800-2100米处
  则是岳桦林带
  这里愈发寒冷
  并时有大风来袭
  年平均风速6-8m/s
  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00天以上
  强劲的西风让树木弯曲
  宛若森林舞者
  摇曳身姿、灵动优雅
  (岳桦林,长白山上的岳桦林是中国境内分布最广的,摄影师@李星志)
  ▼


  海拔2100米以上
  是长白山最寒冷的地带
  此处风力亦是最强
  如2400米以上的山顶区域
  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80天以上
  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成为了主要的植被类型
  是为高山冻原带
  夏季来临万花盛开
  天池湖畔更是光彩夺目
  (请横屏观看,天池与冻原上的鲜花,摄影师@宋延文)
  ▼


  而被群山合围的长白山
  也让众多特有种、珍稀物种
  在此孕育
  (长白松,又名美人松,原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,后因保护得当、数量恢复快,2021年9月调整为二级,摄影师@邵梓轩)
  ▼


  繁茂的植被也吸引着动物们到来
  广阔的横纵空间
  则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之地
  于是常有珍禽停驻树梢
  (花尾榛鸡,摄影师@朴龙国)
  ▼


  也有异兽漫步林间
  (梅花鹿,拍摄于长白山,摄影师@高鹏飞)
  ▼


  许多动物
  选择在温暖时节活动
  避开了严酷的漫长冬季
  (中华秋沙鸭,摄影师@冯江)
  ▼


  但漫漫严寒
  也让长白山的生灵们
  演化出各种御寒的本事
  如厚厚的脂肪
  又如温暖的皮毛
  (东北虎,拍摄于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,仅示意;野生东北虎曾经广泛分布于长白山,如今仅分布于长白山支脉的老爷岭区域,是我国野生东北虎现存的唯一栖息地,在这里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,摄影师@李禄)
  ▼


  海拔越高、气候越寒冷的地方
  此等特征越是明显
  肥嘟嘟、毛茸茸的样子让人顿觉温暖
  如暗针叶林带的紫貂
  (紫貂,摄影师@孙晓宏)
  ▼


  又如岳桦林带和高山冻原带中的
  高山鼠兔
  (高山鼠兔,摄影师@王智超)
  ▼


  丰富多样的动物
  让长白山的生态更显活跃
  据不完全统计
 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有野生植物2277种
  包括高等植物1727种
  占东北地区的70%以上
  野生动物1225种
  包括脊椎动物370种
  约占吉林省的70%
  其中不乏难以得见的珍稀物种
  (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部分珍稀动物示意,拍摄于长白山动物有梅花鹿、紫貂、中华秋沙鸭、黑熊、棕熊、水獭、马鹿、松雀鹰、苍鹰,其余为示意,制图@罗梓涵/星球研究所,摄影师@李禄、朴龙国、程斌、冯江、刘璐、星智-自然影像中国、奚志农-野性中国、谢振清、商睿、徐永春)
  ▼


  就这样
  重归平静的长白山
  再次绽放出勃勃生机
  但是
  长白山并不会永远平静
  极致危险与极致美丽
  将永远相伴相生
  04
  圣山未来
  丰富的自然资源
  让以长白山为主峰的长白山脉
  成为东北人民自古以来
  生活繁衍的宝地
  (丸都山城下墓葬群,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、中期山城之一,地处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,位于长白山脉中的丸都山,摄影师@孙洪国)
  ▼


  清代满族
  更视长白山脉为“龙脉”
  让其地位在清代空前绝后
  而清朝统治者对长白山采取了封禁政策
  也使长白山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
  保持了相对原始的自然风貌
  新中国成立之初
  为了建设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度
  包括长白山林海在列的东北林地
  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砍伐
  但很快
  人们意识到保护长白山独特生态的意义
  于1960年建立了长白山保护区
  为今天的我们
  保留下一个相对原生态的长白山
  (长白山与白头山生物圈保护区,长白山与白头山保护区分别于1979年和1989年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构建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,制图@张威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持之以恒的守护
  换来的是长白山不类他山的独特风光
  大量游客为此吸引
  纷至沓来
  人们来此
  感受天池花园的美丽
  (天池与湖畔花朵,摄影师@常建儒)
  ▼


  感受火山蕴藏的炽热
  (长白山北坡聚龙温泉与游客,摄影师@胡英飚)
  ▼


  感受原始森林的神秘
  (请横屏观看,秋季的长白山森林,摄影师@付明)
  ▼


  也会在冬季
  直面严寒的挑战
  拥抱这一山最极致的白雪
  感受长白山的狂野
  (请横屏观看,长白山冬季景象,摄影师@任琳)
  ▼


  长白山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
  但是美丽的外表下
  依然隐藏着危险
  为了监测长白山的未来喷发风险
  人们在1999年
  建立了长白山火山监测站
  并不断完善监测设备和力量
  让科学家们得以倾听长白山深处的“脉搏”
  预判喷发的到来
  制订应对喷发的防灾减灾策略
  (长白山监测台网示意,制图@张威/星球研究所)
  ▼


  在随后的2002-2005年
  科学家们发现
  长白山的微地震日渐频繁
  火山气体释放增多
  山体发生微弱变形
  就连泉水温度也有所升高
  这些都是地下岩浆重新活动的征兆
  (长白山北坡聚龙温泉,长白山的监测者会定期检测泉水温度,摄影师@张扬)
  ▼


  虽然此后长白山最终又归于平静
  但我们无法就此放松
  因为我们无法预知
  未来它会在哪一天
  再度展现地球深处的原始力量
  (初冬的长白山景象,摄影师@仁甲看见)
  ▼


  我们只有加强对长白山的研究和监测
  有了科学的守护
  才能少一分面对未知的不安恐惧
  多一分直面灾害的镇定自若
  并将火山喷发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
  (2021年10月30日,西班牙拉帕玛火山喷发后,被火山灰掩埋的房屋和村庄,仅作示意,图片来源@视觉中国)
  ▼


  长白山
  这个中国最高大的活火山
  这个哺育无数生灵的东北水塔
  这个风景万千的极致山地
  它是让人如此喜爱
  却又让人如此恐惧
  因为
  极致危险创造了极致美丽
  也可能随时会将美丽
  付之一炬
  但这或许就是
  大自然
  (请横屏观看,远眺长白山,摄影师@卓永生)
  ▼



  撰文:山月楼 编辑:云舞空城、所长
  图片:潘晨霞 地图:陈志浩、张威
  设计:王申雯、罗梓涵、杨宁
  审校:云舞空城、左口、河边的卡西莫多、陈静怡
  头图、封面摄影师:仁甲看见
  特别鸣谢
  长白山摄影家协会
 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
  可滑动查看
  [1] 郑度主编;杨勤业,吴绍洪副主编。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。 北京:科学出版社, 2015.09。
  [2] 陈灵芝主编;孙航,郭柯副主编。 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。 北京:科学出版社, 2014.12。
  [3] 张荣祖著。 中国动物地理。 北京:科学出版社, 2011.07。
  [4] 王季平总纂;肖荣寰主编;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。 吉林省志 卷4 自然地理志。 长春:吉林人民出版社, 1992.04。
  [5]李诚固,王静爱主编。 吉林地理。 北京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 2010.06。
  [6] 张子祯主编;张立果,王文卿副主编。 长白山地理系统研究 第1辑 1956-1981。 长春: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, 2015.03。
  [7] 魏海泉编著。 长白山天池火山。 北京:地震出版社, 2014.08。
  [8] 辽宁省林学会,吉林省林学会,黑龙江省林学会。 东北的林业。 北京:中国林业出版社, 1982.07。
  [9]关连珠主编。 普通土壤学。 北京: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, 2016.01。
  [10]刘厚生主编。 中国长白山文化。 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 2014.08。
  [11]王凤丽主编。 国家生态保护丛书 国家自然保护区卷 上。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 2015.12。
  [12]李立宪撰文摄影;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主编。 解说长白山。 北京:中国画报出版社, 2005.07。
  [13]赵大昌编著。 长白山植物图谱。 沈阳:沈阳出版社, 2007.11。
  [14]高玮,盛连喜主编。 中国长白山动物 中英文本。 延吉:延边人民出版社;北京: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, 2002.12。
  [15]高玮,崔正植主编。 长白山生物种类与分布 动物 中韩拉丁文本。 长春: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, 2006.03。
  [16]刘嘉麒著。 中国火山。 北京:科学出版社, 1999.03。
  [17]Zhang M, Guo Z, Liu J, et al。 The intraplate Changbaishan volcanic field (China/North Korea): A review on eruptive history, magma genesis, geodynamic significance, recent dynamics and potential hazards[J]。 Earth-science reviews, 2018, 187: 19-52。
  [18]Zhang M, Guo Z, Sano Y, et al。 Stagnant subducted Pacific slab-derived CO2 emissions: Insights into magma degassing at Changbaishan volcano, NE China[J]。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, 2015, 106: 49-63。
  [19]Yang Q, Jenkins S F, Lerner G A, et al。 The Millennium Eruption of Changbaishan Tianchi Volcano is VEI 6, not 7[J]。 Bulletin of Volcanology, 2021, 83(11): 1-10。
  [20]钱程, 崔天日, 江斌,等。 长白山地区晚新生代火山地貌形态研究及其地质应用[J]。 第四纪研究, 2014, 34(002):312-324。
  [21] 刘嘉麒, 陈双双, 郭文峰, 孙春青, 张茂亮, 郭正府。 长白山火山研究进展[J]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, 2015, 34(04)710-723。
  [22]王新茹, 赵波, 万园,等。 长白山天池火山碎屑流灾害区划[J]。 震灾防御技术, 2015, 10(2):9。
  [23]Tang L, Li A, ShaoG。 Landscape-levelforest ecosystem conservation onChangbaiMountain, China and North Korea(DPRK)[J]。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, 2011, 31(2): 169-175。
  [24]Xu J, Liu G, Wu J, et al。 Recent unrest ofChangbaishanvolcano, northeast China: A precursor of a future eruption?[J]。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, 2012, 39(16)。
  [25]王志刚。 高句丽王城及相关遗存研究[D]。 吉林大学。
 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
 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
 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
  来源:星球研究所
决策主力股票论坛 版权所有,不得转载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/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今日股市行情|联系我们|决策主力股票论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GMT+8, 2023-3-25 09:59

Powered by 今日股市

© 2001-2017 http://jue-ce.com/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